其實「大家長主義」並不是甚麼特別的信條,活在華人社會的我們就是從這種文化薰陶出來的產物。即使有西方文化衝擊的香港,也無法抽離這種文化的氛圍。因此,
對於綠壩事件始末的理解,中國政府是一廂情願地權使「大家長主義」的做法,來干涉部分資訊的自由,例如政治敏感的資訊,就全部禁止瀏覽。這種媒體監控的作風一旦牽涉政治管理的層面,便不能獲得所有網民的贊同或理解,甚至會被人扣上極權的帽子,惹來不必要的負面報道。
相反,若群眾過份爭取自由有時或會造成失去真正的自由,這無疑是種非理性的「自由」干預。就如一九八八年,美國上映《基督的最後誘惑》這部電影。 在放映前後期間,多次引起許多基督徒和天主教人士的強烈反對。於是在強大壓力之下,很多美國電影院都放棄播映該片。香港教會也不甘後人,當中有二十一位福音派教會領袖聯名上書電檢處強烈要求該片禁播,也有華人基督教聯會更直接上書給港督作同樣的訴求。他們背後的目的,均認為這部電影褻瀆上帝、譭謗及侮辱基督、損害耶穌的神聖形象、惡意攻擊基督教,以及歪曲聖經,誤導觀眾等等。然而若從非基督信仰者的立場看,有人認為這只是電影,虛構的情節是常有的,沒必要強烈高呼禁播。而且電影當中,也不涉及壓制言論自由等因素,為何要禁止播放!當年的《時代論壇》社評及另類的部分基督徒作家亦來提出相關的質疑,且甚或要尊重電影創作自由和提出知識產權等的論調。筆者則認為此事件是不可以用權衡輕重和有無社會價值來衡量這部電影的本質,而是關係到信仰的價值觀,因著宗教的角度而影響了大眾在某類媒體上應該享有的自由選擇,這是有不公平之處。
註:羅秉祥著:《自由社會的道德底線》。香港:基道,初版5/97,三版10/00。頁61-62、64-6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