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1, 2011

傳播文化所帶來的影響 - 網絡無管制

《自由社會的道德底線》一書,作者羅秉祥博士認為在自由社會中,為了要在自由的要求及社會的要求之間求取平衡,便需要在不同類型的情境中,充分考慮各種不同的因素,經權衡輕重,然後才知取捨。 自由社會所反對的是用強制方式﹝如法律﹞來禁制人的生活自由(如綠壩事件),但這個表面可自由選擇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卻是社會可以辯論的。而自由社會是一個群體,既是群體,某部分的成員便不能偏執地堅持自己所認為對的道德觀,來限制他人的自由權。因此,自由社會中的群體必須互相關顧及監察。當目睹別人道德墮落或道德僵化,應該加以批評指正,才不會使合理的道德尺度,消失於自由開放的社會。

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單仲楷先生在基督教服務通訊的專題「網上的自由國度 – 網絡無管制?」有以下分享:全球互聯網的核心信念是屬於所有人的:為了促進互聯網穩步發展,有必要維持互聯網的自由運作,才能真正開放這個平台,令大眾得以發揮創意。不過,要保持互聯網的安全、可靠,就必要建基於網民的自律與互信。因此,他們倡導一套《資訊科技使用者守則》,目的不止是保障用戶的權利,而更是為了彰顯互聯網的開放自由。這套守則適用於互聯網及其他資訊及通訊科技,例如手提電話、無線科技等媒體的渠道。《資訊科技使用者守則》如下:

1.保持行為合法、正直、可敬、誠實、公平和負責;
2.應當尊重他人的權利、自由和平等,並應包容他人
3.作出任何行為前,包括編寫或執行程式,應當考慮對社會的影響
4.應當恰當管理並及時改善系統和資料保安
5.應當尊重他人的私隱及個人資料
6.應當尊重知識產權
7.不應損害他人、偷竊,亦不應作惡意及不誠實行為
8.不應侮辱他人,尤不應作性別及種族歧視、仇恨、暴力及剝削行為
9.不應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窺探他人的電腦檔案或闖進他人的系統
10.不應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取用他人的資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